皺褶革菌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3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0893 圖 例 中文學名 皺褶革菌 拉丁學名 Plicatura crispa (Pers. : Fr.) Rea 中文別名 皺波褶尾菌 同物異名 Plicaturopsis crispa (Fr.)Reid 圖 893 皺褶革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 擔子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、伏革菌科、皺褶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體小,革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PRB.0893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皺褶革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Plicatura crispa (Pers. : Fr.) Rea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皺波褶尾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Plicaturopsis crispa (Fr.)Reid | 圖 893 皺褶革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 擔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非褶菌目、伏革菌科、皺褶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小,革質(zhì),菌蓋扇形或半圓形,幾無柄或有短柄,直徑0.5-3cm,邊緣呈花瓣狀或波狀,向內(nèi)卷,表面淺黃色,邊緣白黃色,中部帶橙黃色,柄基部色淺,被細的毛及不明顯的環(huán)紋。子實層面乳白色至淺灰黃褐色,由基部放射狀發(fā)出皺曲的褶脈亦分叉或斷裂。菌肉較薄,白色,柔軟。擔子具4小梗,12-16μm×3-4μm。孢子小,無色,光滑,近柱狀彎曲,往往含兩個油球,3-6μm×1-2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夏末至秋季生于闊葉樹枝桿及腐木上,群生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河北、山西、甘肅、陜西、四川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屬木腐菌,多在闊葉樹枯枝或樹桿上生長,并引起木材腐朽。 此種生長與枯樹枝上,不易萎縮,似花朵,富有觀賞價值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