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編號 | PRB.0922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(xué)名 | 猴頭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(xué)名 | Hericium erinaceus (Bull : Fr.) Pers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猴頭蘑、刺猬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Hydnum erinaceus Bull : Fr. | 圖 922 猴頭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非褶菌目、猴頭菌科、猴頭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中等、較大或更大,直徑5-10cm或可達30cm,呈扁半球形或頭狀,由無數(shù)肉質(zhì)軟刺生長在狹窄或較短的柄部,刺細長下垂,長1-3cm,新鮮時白色,后期淺黃至淺褐色,子實層生刺之周圍。孢子無色光滑,球形或近球形,含一油滴,5.1-7.6μm×5-7.6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(xí)性 | 秋季多生于櫟等闊葉樹立木上或腐木上,少生于倒木。在高海拔3000米左右,該菌色調(diào)加深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河北、山西、內(nèi)蒙古、黑龍江、浙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南、廣東、廣西、安徽、陜西、貴州、甘肅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南、西藏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此菌是我國宴席上的名菜。廣泛人工栽培。也可利用菌絲體進行深層發(fā)酵培養(yǎng)。含有16種,其中人體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。子實體含有多糖體和多肽類物質(zhì),有增強抗體免疫功能。其發(fā)酵液對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。我國利用菌絲體研制成“猴頭片”等中藥,對治療胃部及十二指腸潰瘍、慢性萎縮性胃炎,胃癌及食道癌有一定療效。故猴頭菌對于消化不良、神經(jīng)虛弱、身體虛弱、糖尿病等均有醫(yī)療作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