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白耙菌
 
  
發(fā)布日期:2007-09-13
核心提示:編號 PRB.0924 圖 例 中文學名 乳白耙菌 拉丁學名 Irpex lacteus Fr. 中文別名 白囊菌 同物異名 Hirschioporus lacteus (Fr.) Teng. 圖 924 乳白耙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 擔子, 4. 囊體 分類地位 非褶菌目、齒菌科、耙菌屬 形態(tài)特征 子實體在基物表面平伏生長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編號 | PRB.0924 | 圖 例 | 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學名 | 乳白耙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拉丁學名 | Irpex lacteus Fr.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中文別名 | 白囊菌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同物異名 | Hirschioporus lacteus (Fr.) Teng. | 圖 924 乳白耙菌 : 1. 子實體, 2. 孢子, 3. 擔子, 4. 囊體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類地位 | 非褶菌目、齒菌科、耙菌屬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形態(tài)特征 | 子實體在基物表面平伏生長,邊緣反卷,有時則完全平伏,反卷的菌蓋部分0.8-1.5cm×0.5-3.5cm,寬1.0-3mm。菌表面白色,密被短絨毛,環(huán)紋往往不很明顯,邊緣薄,波狀,起伏,菌蓋下子實層面白色或乳白色,管孔裂為粗糙、齒狀突起。菌肉白色,革質,韌,干后硬。囊體明顯,梭形至紡錘形,突越子實層約15mm,頂端常有結晶。擔子呈棒狀,近無色,具4小梗。孢子無色透明,平滑,橢圓形,4.5-6μm×2.5-3μm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生態(tài)習性 | 生于闊葉樹的樹皮及木材上,往往大量成片生長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分布地區(qū) | 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四川、臺灣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貴州、云南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西藏等。 | 
        
            | 經(jīng) 濟 用 途 | 屬木腐菌,可使多種樹木、木材導致邊材白腐。生香菇、木耳段木上,被視為雜菌。另外,可藥用,治療慢性腎炎。另含有多糖、皂甙、有機酸、生物堿及17種氨基酸。 |